老師在給學前班的孩子們上課。部分幼兒園負責人認為,大班中滲透的入學準備課程已經足夠幫助孩子適應未來的小學生活。 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小分子褐藻糖膠一名學前班的小朋友拿著教材準備做習題。 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大班幼兒轉上學前支票貼現班是常事
  “到大班下學期總會有一些孩子轉去上學前班,大部分是家長為了讓孩子能進重點小學,少數是因為孩子特別調皮好動,家長怕到了小威剛記憶卡學1年級無法適應。”在採訪中,民辦幼兒園、公辦幼兒園的相關負責人都坦言,每年均會遇到部分家長選擇在大班階段轉讀學前班的案例,大班轉學已是常事。
  “我們今年轉走的大約有10來個孩子吧”,丰台區某公辦幼兒園負責系統家具大班教學的老師告訴記者。雖然比例不大,但家長對學前班的需求還是給幼兒園的正常教學帶來困擾。
  這些困擾表現在諸多方面,“孩子如果在大班下學期轉走,空出的位子無法再通過招收新學生填補”,“大班本是收穫的季節,結果孩子轉走抗癌食物排行了,帶班老師會覺得特別沒有成就感”,而更深層次的影響則是“這無形中會給幼兒園的教學帶來壓力,一方面政策規定幼兒園不准小學化,另一方面家長會問老師,數學教到什麼程度、孩子上完大班能認識多少個漢字、英語達到什麼水平,作為幼兒園,我們該怎麼辦”某民辦幼兒園的負責人無奈地說。
  大班教育已經足夠
  在幼兒園看來,大班中滲透的入學準備課程已經足夠幫助孩子適應未來的小學生活。
  紅黃藍幼兒園研訓督總監劉建霞就認為,小學教育更關註孩子的綜合能力,而幼兒園在入學準備過程中都會註重這些能力習慣的培養,“現在大部分小學的面試環節都不僅是考核幼兒知識,而是看孩子的綜合能力。比如,體能,會有跳繩、拍球等測試;思維方面會有動手能力測試,主動與人交往,大膽表達情感等。低年級的學生其實真正的區別不是在於知識掌握的區別,我們覺得更多的差別體現在幼兒的習慣和能力上。習慣是指上課、學習、聽講、寫字等;能力包括與人交往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適應能力等。”
  但在家長看來,這些並不足夠應付幼升小的競爭,“我們是要應對擇校面試的。比較關註的是學前這一年孩子的知識儲備應該到什麼程度,比如數學20以內加減法,語文認多少字,簡單的英語會話,這樣的儲備夠不夠”有家長問。
  而在中國兒童中心教育活動部部長王秀江博蝕來,雖然家長選擇學前班是因為其知識傳授的更多、更深,以此應付小學面試,但另一方面原因也是出於對孩子心理的考慮,“孩子多學一點知識少學一點知識,跟出牙、走路早晚一樣,對孩子的影響並不大,但軟技能,像自信心、交往能力等對孩子的未來學習則會產生深遠影響。不少家長擔心的是孩子進入一年級,看到同學知道的比自己多、學得比自己快,很容易有挫敗感,影響學習興趣。”
  ■ 園方做法
  吃飯睡覺也向“小學生”看齊
  ●劉建霞,紅黃藍幼兒園研訓督總監
  在入學準備課程中,會遵循3-6歲幼兒身心發育特點,註重多種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學前準備課程會從習慣養成、知識能力、社會性、身體素質等幾個方面進行培養,為幼兒上小學打下基礎。
  習慣養成重點是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幼兒養成正確的坐姿和書寫姿勢,有良好的傾聽習慣,知道舉手回答問題,知道不會的事情主動告訴老師,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在生活習慣方面,註意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知識能力方面是讓孩子學習數學、語言以及各種自然和社會知識,我們會按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與《幼兒園指導綱要》的要求,科學合理安排好各種活動,註重培養閱讀、思維能力和書寫能力,在大班末期適當組織拼讀、識字、認識時間等活動,讓孩子學會收拾學習用品整理書包,有任務意識,有時間概念,做事認真有始有終。同時加強身體鍛煉,堅持每天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學習運動技能如:跳繩、拍球等。
  在社會性方面註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知道遵守規則,學會等待,主動與他人友好交往,和大家做好朋友。
  從生活常規到生活習慣到自理能力,我們通過不同的課程和過渡環節讓幼兒逐漸適應小學學習生活的節奏。如一日三餐時,在保證健康、均衡的基礎上,幫助幼兒養成自主午餐的習慣;午休時間逐步減少,自帶水壺喝水、自助餐、每日小班長、面試培訓、參觀小學、環境的滲透(小學課桌椅的體驗)、家長講座、觀看升旗儀式、畢業典禮,以培養幼兒上學的意識和能力。
  (下轉D08版)  (原標題:幼兒園“苦惱”:幼升小到底競爭什麼(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bwursetnxkq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